2025國際生物力學日(NBD) 桃園市立武陵高中場
- contacttsborga
- 9月26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2025年國際生物力學日活動由長庚大學物理治療系陳柏村助理教授以「生物力學在物理治療的應用」為主題,於於桃園市立武陵高中舉行,讓參與的武陵高中實驗班二年級同學了解常見投擲運動傷害的動作分析,以及慣性測量單元(IMU, 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於投擲時之脊椎與肩關節動作測量上的實際應用。
首先說明生物力學在臨床上如何幫助評估與治療運動相關傷害。特別以「過頭型投擲運動」為例,說明棒球投手在投球過程中,肘關節所承受的扭矩導致肘內側韌帶受力過大,及因此導致的常見傷害如MCL(內側副韌帶)撕裂。透過此案例,學生能直觀理解生物力學如何協助運動傷害的分析與預防。
隨後,介紹「髖肩分離」(Hip-Shoulder Separation, H-Ssep)的概念,說明投擲動作中骨盆與軀幹旋轉的角度差如何影響能量傳遞與投球表現。充分的髖肩分離能提升軀幹旋轉速度與球速,而不足的分離則可能影響肩肘負荷。
在理論講解後,讓學生透過實際操作與數據觀察,了解加速度計與陀螺儀如何捕捉身體在投擲過程中的運動軌跡,並即時呈現骨盆、軀幹與肩膀的旋轉角速度。使學生能將抽象的力學理論轉化為具體的動作特徵,體會科學如何應用於運動表現與復健臨床。

介紹髖肩分離在過頭型運動的重要性,並說明投擲動作與肩肘關節受力之關聯

學生們專心聆聽,並在課堂中積極參與討論,展現濃厚的學習興趣

學生分組與講者交流,討論投球時身體旋轉與關節力學的關係

學生分組操作IMU並討論各關節角速度的變化

學生討論投球時旋轉特徵與關節角速度和受力的關係


留言